别把毕业答辩当儿戏:这5个大忌,一踩就等着二辩!
毕业答辩水不水,老师最清楚。
有时候确实“走个过场”,但只要你一脚踩中雷区,那就别怪老师让你“再来一遍”。
毕业答辩真正的大忌,不在于内容多难,而在于你有没有认真准备。
今天就来讲讲,什么叫“作死式答辩”,以及该如何避坑。
大忌一:PPT堆满文字,看得老师头疼
最容易出错的一点——PPT不是小论文!
很多同学第一次做答辩PPT,把整段整段的论文内容直接搬进去,结果就是:
一页满满当当,全是字;
没有重点、没有图表、没有视觉节奏;
台下老师翻着白眼:“你到底是来汇报,还是来让我念论文?”
正确做法:
一页只放一句话或一个观点,再搭配图表、流程图、数据图、结构框架图;
图表 + 简要说明 + 强调关键词;
别堆文字,让讲解去补充PPT,而不是照读PPT。
大忌二:论文格式乱七八糟,态度直接打低分
你可能觉得:
“内容写得好不就行了,格式有什么大不了?”
大错特错!
格式问题在老师眼里不是“你不会”,而是“你不重视”。
如果你连基本的行距、字体、标点、参考文献格式都出错,老师只会觉得你态度敷衍。
而且,一些学校明确规定:格式错误会直接影响答辩结果,严重者直接打回二辩。
正确做法:
仔细对照本校论文模板,逐行检查标题层级、段落格式、页眉页脚、目录生成、参考文献;
答辩前自己打印一份纸质版检查格式是否错乱;
提前让指导老师看一遍有没有“致命问题”。
大忌三:表述磕巴、流程混乱,一看就是没准备
说实话,老师听你讲的时间就10分钟以内。
如果你开口就“呃……我这个是……呃……然后……”,老师马上判你一句话:
“你这个明显没准备好。”
一旦被质疑态度不认真,那就是个大问题了。
不少同学就是因为答辩时磕磕绊绊,被要求“再准备一轮,参加二辩”。
正确做法:
提前把整段答辩流程写成口语化讲稿,练习3遍以上;
最好对着镜子、或者找同学模拟一遍;
关键内容要脱稿讲,别“念稿子”,也别临场胡说。
大忌四:只背稿,不理解,被老师一问就哑火
很多同学提前死记硬背讲稿,一旦老师随机提问,就当场卡壳、冷汗直冒。
你以为答辩是念稿比拼,老师以为你至少要懂自己写了什么。
正确做法:
不仅要背熟讲稿,更要理解你写的每一段话在说什么;
提前准备老师可能提问的5个问题(比如:研究意义、方法为什么这么选、结论局限性);
被问住别慌,礼貌回答“这个问题我在后续研究中会继续探索”也好过沉默。
大忌五:现场“裸奔”,资料没带齐、态度散漫
有些人把答辩当天当做班会一样来混,PPT没拷好、论文没打印、老师名字都没记清楚。
还有人穿着拖鞋大裤衩上台,一副“毕业无所谓”的样子,老师心里一万个白眼。
正确做法:
答辩当天准备好以下资料:纸质论文N份(按老师人数)+ 答辩稿 + 笔和便签 + 学号姓名板;
着装得体,不要求正装但起码干净清爽、有学生样;
注意态度——老师喜欢“认真但不死板”的学生,不是“混子型”选手。
写在最后:毕业答辩不是比内容,是比态度
别把“本科答辩很水”当借口,水不代表你可以敷衍。
答辩现场老师看的,不是你有多天才,而是你:
是不是认真准备了;
是不是能表达清楚;
是不是对自己的论文负责。
任何一个大意,都是给老师留下“态度不行”的印象。
所以请记住:你不是在为论文答辩,你是在为自己大学四年的努力“最后一战”。
最后:
祝每一个认真准备的大学生,都能一次答辩通过,顺利毕业!
如果觉得本文有用,欢迎转发给身边的大学生~